首頁
千人計劃
長江學者
青年千人
青年拔尖
百人計劃
省市計劃
人才計劃
特聘(副)教授
骨干教師
專任教師
專職科研
專職實驗
科研、實驗崗位
名譽、客座教授
協議教授
名譽、客座、協議教授
其他崗位
輔導員
管理
其他專業技術
服務保障崗位
管理及其他崗位
成電速覽
成電新貌
走進科大
師資隊伍
教師風采
學者風采
生活指南
工作指南
人才服務
聯系我們
首頁
/
專任教師
/
骨干教師
/
新聞動態
/
正文
專任教師
特聘(副)教授
骨干教師
招聘啟事
通知公告
新聞動態
工作政策
辦事指南
[新聞動態]醫學院楊正林教授領銜課題獲國家“精準醫學”重點項目立項
發布于:2016-10-19 14:25:37 | 作者:admin | 瀏覽次數:
近日,由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楊正林教授牽頭,并聯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口腔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國家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溫州醫科大學等5家單位共14位臨床和基礎研究專家共同申報的“眼耳鼻喉口腔罕見病精準診療技術研究”項目,獲得2016年國家科技部“精準醫學”重點項目立項,并將獲得國家專項資助資金1300萬元。今年科技部“精準醫學”重點項目共立項61項,四川省獲批4項。此次為我校首次獲批該類重點項目。
精準醫學是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在醫學臨床實踐的交匯融合應用,是醫學科技發展的前沿方向。系統加強精準醫學研究布局,對于加快重大疾病防控技術突破、占據未來醫學及相關產業發展主導權、打造我國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新驅動力至關重要。因此,“精準醫學研究”已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優先啟動的重點專項之一。
據了解,楊正林教授牽頭的項目團隊此次聚焦眼耳鼻喉口腔患者健康,瞄準我國當前此類罕見病診治的難點問題,為此類雖不致死卻帶來重大傷殘的罕見病開辟新而有效的診治新技術。眼耳鼻喉口腔罕見病發病年齡小,致殘率極高,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目前產前診斷中常用的影像學方法不能有效診斷眼耳鼻喉罕見病的結構與功能性病變,口腔罕見病的產前診斷也僅限于孕期6個月之后,現在缺乏針對眼耳鼻喉口腔罕見病的有效治療手段。鑒于眼耳鼻喉口腔都屬于體表或易接近組織,更適合用基因/干細胞治療等精準診療手段進行治療和評價。因此,亟需建立眼耳鼻喉口腔罕見病數據庫,建立和完成眼耳鼻喉口腔臨床診療新技術體系,覆蓋中國的罕見病診療平臺網絡。眼耳鼻喉口腔罕見病項目擬研究包括視網膜色素變性、先天性白內障、雷伯氏先天性黑朦、家族性滲出性視網膜病變、先天性耳聾、聽神經病、梅尼埃病、非綜合征性唇裂等在內的60種中國人群相對高頻的疾病類型。此類罕見病病因復雜,包括遺傳、環境和老化等因素,多數為單基因遺傳疾病,目前大部分疾病仍沒有有效治療方法,是尚未攻克的世界性科學難題。
據楊正林教授介紹,該項目將采用最新基因敲除CRISPR系統來快速建立罕見病對應模式動物,在闡明罕見病致病機制的基礎上,通過制作基因與蛋白芯片快速篩查患者致病基因或蛋白,并采用長片段核酸測序系統來明確致病基因與位點;并為探索罕見病治療新方法,應用干細胞、基因編輯、腺相關病毒治療等技術在模式動物體內試驗修補缺失或受損細胞功能,同時監測新技術治療罕見病的療效與安全性,為未來臨床試驗做先期鋪墊。該項目研究成果預期在6個聯合參與單位附屬醫院進行臨床試驗后,希望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通過以上全系統診療規范與指南的實施,該項目有望達到的最終目標是:降低眼耳鼻喉口腔罕見病發病率,延遲發病時間,遏制發病病程,并可精準治療部分罕見病患者。
楊正林教授牽頭項目的成功獲批引起了省內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8月25日,《四川日報》就此進行了專題報道。
相關鏈接:
《四川日報》報道鏈接:
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60825/141281.shtml
院系所
INSTITUTE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
通信抗干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電子工程學院
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
物理電子學院
光電信息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
自動化工程學院
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數學科學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
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
資源與環境學院
航空航天學院
格拉斯哥學院
醫學院
體育部(體育場館管理中心)
英才實驗學院
基礎與前沿研究院
天津15选5走势图